技術文章
更新時間:2025-08-27
點擊次數:337
UV 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在線硝氮儀的核心工作原理是利用硝酸根離子(NO??)在特定紫外波長的特征吸收特性,結合朗伯 - 比爾定律實現硝氮濃度的實時定量檢測,無需添加化學顯色試劑,具有響應速度快、無二次污染的優勢,廣泛用于污水廠、地表水、工業廢水等場景的硝氮在線監測。以下是其工作原理的詳細介紹:
一、核心原理:朗伯-比爾定律+硝氮的紫外吸收特性
UV 法在線硝氮儀的檢測邏輯,本質是“光的吸收與物質濃度的定量關系",具體分為兩個關鍵層面:
1. 基礎理論:朗伯-比爾定律
當一束特定波長的平行單色光穿過均勻的待測樣品時,光的吸收程度(吸光度 A)與樣品中待測物質的濃度(c)、光穿過樣品的路徑長度(比色皿厚度,b)成正比,公式如下:
A = ε × b × c
由于 ε 和 b 為已知固定值,因此只需測量吸光度 A,即可反向推算出硝氮濃度 c,這是 UV 法定量的核心依據。
2. 關鍵特性:硝氮的紫外吸收峰與干擾校正
硝酸根離子(NO??)的分子結構中,存在共軛電子體系,會在220nm 紫外波長處產生強烈的特征吸收(主吸收峰),這是 UV 法檢測硝氮的 “識別標志"。
但實際水樣中存在的溶解性有機物(如腐殖酸、蛋白質) 也會在 220nm 波長處產生吸收,導致吸光度測量值偏高,進而造成硝氮濃度檢測結果虛高。為消除該干擾,UV 法在線硝氮儀普遍采用雙波長校正技術:
二
、UV法在線硝氮儀的完整工作流程(在線監測邏輯)
在線儀器區別于實驗室儀器的核心是“自動化、連續性",其工作流程圍繞“樣品處理→光信號檢測→數據計算→結果輸出" 的閉環展開,具體步驟如下:
1. 樣品預處理(保證檢測準確性的前提)
實際水樣(如污水廠出水、地表水)中可能含有懸浮物、油類、高濃度有機物等干擾物質,需通過預處理模塊去除:
過濾:采用內置濾膜(孔徑通常為 0.45μm 或 1μm)過濾水樣,去除懸浮物(避免散射光干擾吸光度測量);
2. 樣品進樣與光路檢測(核心檢測環節)
預處理后的水樣進入儀器的 “檢測單元",完成光信號的發射、吸收與接收:
光源激發:儀器內置紫外光源(通常為氘燈,可覆蓋 200-400nm 紫外區),同時發射 220nm 和 275nm 的單色光(通過單色器篩選特定波長,避免雜光干擾);
光穿過樣品:單色光垂直穿過固定厚度的石英比色皿(石英材質可透過紫外光,玻璃會吸收紫外光,無法使用),水樣中的硝酸根離子吸收 220nm 光,有機物同時吸收 220nm 和 275nm 光;
光信號轉換:比色皿另一側的紫外檢測器(如光電二極管、光電倍增管)將穿過樣品的 “剩余光信號" 轉換為電信號(電流 / 電壓),電信號強度與 “剩余光強" 成正比,進而可計算出吸光度 A???和 A???。
3. 數據處理與濃度計算(自動化運算)
儀器的核心控制單元(CPU)根據預設算法完成數據處理:
先將檢測器輸出的電信號轉換為吸光度(A???和 A???);
按公式計算 “有效吸光度":A 有效 = A??? - 2×A???;
結合朗伯 - 比爾定律(已知 ε 和 b),反向計算出硝氮濃度:c = A 有效 / (ε×b);
若儀器內置 “校準曲線"(通過標準硝氮溶液預先標定),會進一步修正計算結果,確保精度(如消除比色皿污染、光源微小衰減帶來的誤差)。
4. 結果輸出
結果輸出:檢測到的硝氮濃度(單位通常為 mg/L)會實時顯示在儀器屏幕上,同時通過 4-20mA 電流信號、RS485 通訊等方式傳輸至中控系統(如 PLC、SCADA),支持數據存儲、曲線繪制、超標報警(如濃度超過預設閾值時觸發聲光報警)。
綜上所述,UV法在線硝氮儀通過“紫外特征吸收+雙波長干擾校正+自動化流程",實現了硝氮濃度的快速、實時、無試劑監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