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更新時間:2025-10-11
點擊次數:167
熒光法溶解氧(DO)監測儀憑借無需極化、抗干擾強、維護量低等核心優勢,已成為污水廠工藝控制與水質達標監測的關鍵設備。其應用深度融入污水處理的核心工藝環節,直接影響活性污泥性能、污染物去除效率及能耗控制,具體應用場景與價值有如下四點:
一、先明確:熒光法 DO 監測儀的核心優勢(適配污水廠復雜環境)
與傳統極譜法DO儀(需膜、電解液,易受污染、需頻繁維護)相比,熒光法原理(通過熒光淬滅程度計算 DO 濃度)在污水廠高濁度、高污染物(如 H?S、懸浮污泥)環境中更具適配性:
1,無需極化:開機即測,無需預熱(極譜法需 15-30 分鐘極化),適合工藝啟停時的快速監測;
抗干擾強:不受水中離子、濁度、H?S 等還原性物質影響(極譜法易被 H?S 腐蝕電極);
2,維護量低:無滲透膜、無電解液,僅需定期清潔熒光帽(周期 1-3 個月,極譜法需2個月換膜/電解液);
3,穩定性高:熒光帽材質(如聚四氟乙烯)耐污水腐蝕,測量精度可達 ±0.1mg/L(0-20mg/L 量程內),支持 0-60℃溫度自動補償。
二、核心應用場景:覆蓋污水廠“生化處理 - 沉淀 - 出水" 全流程
污水廠的核心工藝(如 A2/O、氧化溝、SBR)對 DO 濃度有嚴格要求,上海玄天LDOT-6700A型熒光法DO儀的應用直接服務于工藝優化、水質達標、節能降耗三大目標,具體場景如下:
1. 曝氣池(活性污泥法核心環節):精確控制 DO,平衡 “處理效率" 與 “能耗"
曝氣池是污水廠能耗最高的環節(曝氣系統占總能耗 50%-70%),且 DO 濃度直接決定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活性:
控制目標:好氧段 DO 需穩定在2-4mg/L(過高:能耗浪費 + 污泥過度氧化;過低:有機物降解不足+ 氨氮去除率下降);
應用邏輯:
2. 厭氧池 / 缺氧池:嚴控低 DO,保障反硝化與除磷效果
厭氧池(除磷)、缺氧池(反硝化脫氮)需維持低 DO 環境,DO 過高會直接破壞微生物代謝:
3. 二沉池:監測DO,防止污泥厭氧上浮
二沉池的核心功能是 “污泥沉淀分離",若池內 DO 過低,會導致底部污泥厭氧發酵:
4. 出水渠 / 排放口:合規監測,保障達標排放
根據《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污水廠出水 DO 需滿足:
三、應用價值:為污水廠帶來 “提質、節能、降本" 三重收益
提質:精準控制 DO,避免因 DO 不當導致的出水 COD、氨氮、TN、TP 超標,穩定滿足提標改造需求(如準 IV 類、III 類地表水標準);
節能:通過 DO 聯動曝氣控制,減少 “過度曝氣" 的能耗浪費,某中型污水廠(日處理 10 萬噸)應用后,年節電可達 15-20 萬度;
降本:熒光法 DO 儀維護周期長(年均維護次數僅為極譜法的 1/3),減少膜、電解液等耗材采購成本,同時降低運維人員工作量。
四、污水廠應用注意事項
1,安裝位置:避免安裝在水流死角(如池體角落)或劇烈擾動處(如曝氣頭正上方),建議安裝在混合均勻的管道或池體中部,確保水流平穩;
2,定期清潔:污水中懸浮污泥易附著在熒光帽上,需每 1-3 個月用軟布擦拭熒光帽(或選擇帶自動清洗功能的型號,如超聲波清洗),避免影響測量精度;
3,校準周期:每 3-6 個月用 “空氣校準法"(空氣中 DO 飽和濃度已知)或 “標準溶液校準法" 校準一次,確保數據準確;
4,材質選擇:熒光帽與傳感器外殼需選擇耐腐蝕材質(如316L不銹鋼),避免被污水中腐蝕性物質(如工業廢水混入的酸、堿)損壞。
總結
熒光法溶解氧監測儀已從“輔助監測設備" 升級為污水廠生化工藝的重要監測設備,其通過實時、精準的DO數據,為曝氣控制、脫氮除磷、出水達標提供核心支撐,是污水廠實現 “智慧運維" 與 “可持續發展" 的關鍵設備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