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更新時間:2025-11-12
點擊次數:92
濁度是表征水體中懸浮顆粒含量的核心指標,反映了水的清澈程度,懸浮顆粒越多,濁度值越高,水的透明度越差。在線濁度測量儀作為實時監測水體濁度的關鍵設備,廣泛應用于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工業循環水、飲用水管網等場景,其核心工作原理基于光與水中懸浮顆粒的相互作用規律,通過精準檢測光線經水體后的光學變化,定量換算出濁度數值,以下是其詳細介紹:
一、核心測量原理:光與懸浮顆粒的相互作用
在線濁度測量儀的測量邏輯均建立在 “光的散射、透射特性" 之上,主流分為三大類測量方式,分別適配不同濁度范圍和應用場景。
1. 光散射法:主流通用型原理
這是目前應用廣泛的測量原理,符合國際標準 ISO 7027 的要求。其核心邏輯是 “懸浮顆粒會使光線向四周散射,散射光強度與顆粒濃度正相關"。儀器內置光源(多為 860nm 近紅外 LED 燈),向流經測量區域的水樣發射一束穩定的平行單色光 —— 選擇紅外光的原因是可有效避免水體自身色度(如黃色、綠色)對測量的干擾,確保光線變化僅由懸浮顆粒引起。當光線遇到水樣中的懸浮顆粒(如泥沙、有機物、微生物絮體等)時,會發生瑞利散射或米氏散射(顆粒直徑小于光波長為瑞利散射,大于等于光波長為米氏散射),散射光向空間各個方向傳播。儀器在與光源發射方向呈 90° 的位置安裝光電檢測器,專門接收這一角度的散射光 ——90° 角是經過驗證的理想角度,能有效避免透射光、反射光的干擾,同時精準捕捉散射光強度。檢測器將光信號轉換為微弱的電信號(電流或電壓),再通過內部放大電路放大,最后依據預設的校準曲線(通過標準濁度液標定),將電信號定量換算為濁度值。該方法適用于 0.01~4000 NTU 的寬濁度范圍,兼顧靈敏度和穩定性,是自來水廠、飲用水監測的測量原理。
2. 光透射法:低濁度場景專用
光透射法的原理是 “光線穿過水樣時,部分被懸浮顆粒吸收、散射,透射光強度與濁度負相關"。儀器的光源和檢測器呈直線對稱分布在水樣兩側,光源發射的平行光垂直穿過水樣池(流通池),檢測器在另一側接收透射光。當水樣濁度極低(如高純水、飲用水終端)時,懸浮顆粒少,透射光強度接近純水電平;隨著濁度升高,顆粒對光線的吸收、散射增強,透射光強度逐漸減弱。通過計算 “純水電信號" 與 “水樣電信號" 的比值,結合校準曲線即可得出濁度值。該方法靈敏度高,但僅適用于 0~10 NTU 的低濁度場景,高濁度下透射光強度過弱,誤差會顯著增大。
3. 散射 - 透射結合法:全濁度范圍適配
為解決單一方法的適用局限,部分儀器采用 “散射光 + 透射光" 雙信號檢測原理。儀器同時安裝兩個檢測器,一個在 90° 角接收散射光,一個在 180° 角(光源正對面)接收透射光,通過內部算法對兩個信號進行加權融合 —— 低濁度時以透射光信號為主,保證靈敏度;高濁度時以散射光信號為主,避免透射光飽和;中濁度時兩者協同,提升測量精度。該方法適用范圍可覆蓋 0.01~10000 NTU,能滿足污水處理、工業廢水等濁度波動大的場景需求。
二、在線測量的關鍵系統組成與工作流程
上海玄天TST-6100A型在線濁度測量儀之所以能實現 “實時連續監測",依賴于完整的系統組成和標準化工作流程,核心環節包括以下 5 步:
1. 水樣穩定供給:流通池的作用
儀器通過管道與被測水體連接,水樣經取樣管進入流通池(測量核心區域)—— 流通池多采用石英玻璃材質,透光性好、耐污染,內部設計有擾流結構和排氣口,能避免氣泡產生(氣泡會強烈散射光線,導致濁度虛高),同時保證水樣流速穩定(一般 0.1~0.3m/s),防止顆粒沉淀,確保測量的是具有代表性的水樣。
2. 光學信號發射與接收
光源模塊按照預設頻率(如 100Hz)發射穩定的單色光,光線穿過流通池中的水樣,被懸浮顆粒散射、透射后,由對應的光電檢測器(如硅光電池、光電二極管)接收。檢測器具備高靈敏度和抗干擾能力,能快速捕捉光信號的微小變化,并將其轉換為可處理的電信號。
3. 信號處理與誤差修正
電信號經前置放大電路放大后,傳入核心控制模塊(MCU)。模塊會對信號進行濾波處理,剔除氣泡、瞬間雜質等帶來的異常脈沖信號;同時補償溫度變化帶來的誤差(溫度會影響水體折射率和光源穩定性,儀器內置溫度傳感器,通過算法進行溫度修正),最終輸出穩定、可靠的電信號數據。
4. 濁度值換算與數據輸出
控制模塊依據前期標定的 “電信號 - 濁度" 校準曲線(通過 0.1、10、100、1000 NTU 等標準濁度液標定),將處理后的電信號換算為濁度數值。數據可通過多種方式輸出:本地顯示屏實時顯示;通過 4-20mA 模擬信號、RS485(Modbus 協議)等通訊接口,傳輸到 PLC、SCADA 等控制系統,實現遠程監控;當濁度超標時,觸發繼電器報警,提醒工作人員及時處理。
5. 校準與維護:保證測量準確性
在線測量的準確性依賴定期校準和維護:日常采用 “兩點校準法",用 0 NTU(高純水)和標準濁度液(如 100 NTU)校準儀器,修正漂移;定期清洗流通池內壁(避免生物膜、顆粒附著影響透光),檢查光源和檢測器的清潔度,確保光學系統正常工作。
三、常見干擾因素及抑制方法
在線測量中,多種因素會影響濁度值的準確性,儀器通過設計優化進行針對性抑制:
氣泡干擾:流通池設排氣口,算法剔除瞬間強散射信號;
色度干擾:采用近紅外光源,減少有色物質對光的吸收;
溫度干擾:內置溫度傳感器,通過算法進行溫度補償;
污染干擾:流通池采用自清洗設計(如上海玄天TST-6100A型設備配有刮片清洗裝置),減少附著物影響。
綜上所述,在線濁度測量儀的工作原理本質是 “通過光學手段捕捉懸浮顆粒對光線的作用,將光學信號轉化為濁度數據",結合穩定的水樣供給、精準的信號處理和標準化校準,實現對水體濁度的實時、連續、準確監測,為水質管控提供核心數據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