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更新時間:2025-11-14
點擊次數:108
在水質在線監測領域,濁度作為反映水體懸浮顆粒含量的關鍵指標,其測量精度直接影響水質評價與工藝控制效果。雙光束90°散射光學法憑借抗干擾能力強、測量精準穩定等優勢,已成為在線濁度計的核心測量技術,廣泛應用于市政供水、工業循環水、污水處理等場景,為水質監測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以下是其詳細介紹:
一、測量原理:光與懸浮顆粒的相互作用智慧
上海玄天TST-6100A型在線濁度計以雙光束90°散射光學法的核心原理,是基于光在水體中傳播時與懸浮顆粒的散射效應。當平行光束射入含有懸浮顆粒的水體后,會發生吸收、透射和散射三種現象,其中散射光的強度與懸浮顆粒的濃度、粒徑分布密切相關——這是濁度測量的物理基礎。
90°角的選擇并非偶然。根據瑞利散射與米氏散射理論,當入射光遇到粒徑遠小于光波長的顆粒(如膠體)時,會發生瑞利散射,散射光在各個方向均勻分布;當顆粒粒徑與光波長接近或更大時(如泥沙、微生物),會發生米氏散射,散射光強度在90°方向呈現穩定的線性響應。實驗證明,90°方向的散射光強度與濁度值(NTU)呈良好的線性關系,能減少顆粒粒徑、形狀對測量結果的干擾,是濁度測量的散射角。
而“雙光束"設計則是對單光束技術的升級優化。設備同時發射兩束波長一致的近紅外光(通常為 850nm,可減少水中色素、有機物對光的吸收干擾),一束為 “測量光束",射向水樣后捕捉90°方向的散射光信號;另一束為 “參比光束",不經過水樣,直接被參比檢測器接收。通過將測量信號與參比信號實時比對,可自動補償光源衰減、光學窗口污染、溫度漂移等因素帶來的誤差,顯著提升長期測量的穩定性。
二、核心技術優勢:精準與穩定的雙重保障
相較于單光束透射法、單光束散射法等傳統技術,雙光束90°散射光學法具有的技術優勢如下:
一是測量精準度高。90° 散射角的線性響應特性,讓設備能準確識別低至0.001NTU的濁度變化,滿足飲用水等高精度監測需求;雙光束的實時補償機制,可將系統誤差控制在±2%FS以內,避免因光源老化、窗口結垢導致的測量偏差。
二是抗干擾能力強。近紅外光源有效規避了水體中葉綠素、黃色素等有機物的光吸收干擾;雙光束設計抵消了溫度變化(0-50℃范圍內)對光學組件的影響。
三是長期運行穩定。工業場景中,光學窗口易被油污、生物膜污染,雙光束的參比信號能實時監測污染程度,上海玄天TST-6100A型在線濁度計結合機械刮片式自動清洗裝置,可延長維護周期至3個月以上;光源采用長壽命LED,使用壽命可達5萬小時以上,減少設備更換成本。
三、典型應用場景:全場景水質監測的 “火眼金睛"
憑借精準穩定的測量性能,采用雙光束90°散射光學法的在線濁度計已滲透到各類水質監測場景:
在市政供水領域,從水源地取水口到管網末梢,設備實時監測原水濁度(反映泥沙含量)、沉淀池出水濁度(評估混凝沉淀效果)、濾后水濁度(控制過濾精度,通常要求≤0.5NTU),確保居民飲用水安全;當濁度超標時,可聯動控制系統調整混凝劑投加量、過濾速度,實現工藝自動化控制。
在工業領域,食品飲料行業用其監測生產用水濁度(要求≤1NTU),避免懸浮顆粒影響產品質量;電力行業監測循環水濁度,防止顆粒沉積造成換熱器結垢、腐蝕;電子半導體行業則依賴其實現超純水(濁度≤0.1NTU)的實時監測,保障芯片制造工藝穩定。
在污水處理領域,設備安裝于進水口(監測污水污染負荷)、生化反應池出口(反映污泥沉降性能)、出水口(確保達標排放,城鎮污水廠通常要求濁度≤10NTU),為污水處理工藝優化和環保達標提供數據支持。
四、日常維護要點:延長壽命與保障精度的關鍵
為充分發揮雙光束 90° 散射光學法的性能,日常維護需重點關注三點:一是定期清潔光學窗口,用軟布蘸中性清潔劑擦拭,避免硬物劃傷鏡片,防止污染層影響光信號傳輸;二是定期校準,采用標準濁度液(如 0.1NTU、10NTU、100NTU、1000NTU)進行零點校準和多點校準,校準周期建議每三月1次,精密監測場景可縮短至每月1次;三是檢查設備安裝狀態,確保探頭插入管道水流中心,避免安裝在彎頭、閥門附近,減少水流擾動對測量的影響。
綜上所述,雙光束90°散射光學法在線濁度計通過對光散射原理的精準運用和雙光束補償技術的創新設計,解決了傳統濁度測量中精度低、抗干擾弱、穩定性差等痛點。隨著水質監測要求的不斷提高,基于該技術的在線濁度計將在更多場景中發揮重要作用,為水資源保護、工藝優化和環保達標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